杰伊文学网>都市小说>满级考古大师>二百四十四章 2200年前的计时工具:刻漏
  一盏雁鱼灯,引发了众多考古工作者们的惊叹。

  古人的聪慧程度,真的不可小看。

  别老觉得距离现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人,智慧就很低级。

  虽然,可能当时的平民,确实没有现代普通人接受的知识多,大部分都是很好湖弄的“愚民”。www.jieyidazhiye.com

  但是,古代的精英阶级,除了学的科技知识,确实是不如现代人之外,在其他方面,真不一定比现代人差。

  比如顶级的政治家霍光、汉宣帝,他们的智慧,大部分现代人都是不可及的。

  就算是让一个普通人,突然面临汉宣帝那样的政治环境,十个里面有九个半都不可能做到比汉宣帝还好。

  同样,古代的工匠们,也是拥有大智慧的。

  像这种虹管灯,让一个现代人来做,大部分也是根本想不出这种巧思的。

  “这种雁鱼灯,一共有两盏,应该是一对灯!”

  陈翰的到来,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大家的注意力全在这一对雁鱼灯上。

  跟着一起观赏了片刻后,陈翰见都没人搭理他,他只好干咳一下,主动问道:“温所,你们在这间藏室中,有啥大发现嘛?”

  被他问到的温远根,这才注意到陈翰来了,哈哈一笑,揽住陈翰的胳膊说道:“小陈啊,你们社科院在东藏室忙活的如何了?”

  陈翰无奈的摊了摊手:“东藏室内全都是厨具,还有一堆鼎。”

  “不过发现了虫草和花生,对植物考古学来说还是有很大意义的。”

  温远根挑了挑眉毛,有些惊讶。

  花生和虫草,这在考古领域,都是比较稀奇的东西啊。

  不过这些东西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

  他呵呵一笑,拉着陈翰走到了一个文物存放箱旁边,乐呵呵的说道:“小陈,给你看个好东西。”

  “如果说,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出现了“南昌”二字,你信吗?”

  哦?

  温远根这么一说,意思不就是,发现了带有“南昌”二字的文物嘛!

  南昌地处长江以南,水陆交通发达,形势险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

  虽然这里很早就已经成为华夏文明的统治区了。

  不过在上古先秦时,可不叫这个名字。

  南昌在《禹贡》中,属扬州地。

  春秋时属吴国,战国属楚国。

  因为南昌地处吴、楚交界,所以吴楚相争多在于此。

  《左传》记载:昭公七年(前553年),楚令尹子荡伐吴师于豫章。

  到了战国时期,南昌的归属才尘埃落定。

  当时这里的地名叫做豫章。

  后来,到了秦国的时候,秦一统六国后,豫章归属于九江郡。

  据《汉书》记载,前202年(汉高祖5年)刘邦在垓下打败项羽之后,派大将灌婴率兵平定江南“吴、豫章、会稽郡”。

  灌婴平定豫章后,立即设官置县,首立南昌县为豫章郡之附郭,取吉祥之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为县名,颖阴侯灌婴奉命驻军当地,修筑“灌城”。

  而这座灌婴城,便是南昌有历史记录以来最早的城池。

  至此,南昌始设县,成为了一个正式的行政单位。

  不过,这是史书上的记载。

  在出土物里,是没有发现早期南昌建城后的带有“南昌”二字的文物。

  这也一直是南昌本地考古的一大憾事。

  毕竟,史书上记载,南昌西汉便以立县了,但是却一直找不到带有“南昌”二字的西汉文物,就挺可惜的。

  不过听温远根的意思,这文物是出现了。

  果不其然,温远根打开面前的文物箱,一个青铜豆型灯,出现在了箱内。

  豆形灯,是我国最早的灯的形制,也是使用最久、最普遍的一种灯。

  从战国时期,一直到明清时期,都有豆型灯的使用习惯。

  可以说这是一种见证了华夏历史的灯具,也是保有量最大的灯具。

  从寒门贫瘠子弟,到贵族列侯王公,家里都有豆型灯,区别只是奢华与否。

  而此时躺在文物保存箱里的豆型灯,就是最普通的样式,没有什么过多的装点,很朴素。

  但是!

  在这个灯那细细的“腰肢”上,却刻有“昌邑”二字铭文。

  这倒是为墓主人的身份,再次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不过对于墓主人的身份,已经有太多证据可以指向昌邑王刘贺了。

  陈翰神情中带着些询问的看向了温远根。

  温远根嘿嘿一笑,伸手拿出了这盏灯,将底座朝向了陈翰。

  “你看底下。”

  陈翰闻声看去。

  只见在灯座的底下,清晰的刻有“南昌”二字!

  这是关于南昌城的最早、最珍贵的实物资料啊!

  “这盏豆型灯,对华夏西汉考古来说,并不算多重要,甚至可以说很普通。”

  “但是对南昌本地来说,却有非常特殊的含义,可以作为南昌的传世之宝了。”

  温远根有些感叹的说道:“不止这盏灯。”

  “还有一件江西首次发现,全国第六把的滴漏报时铜漏壶!”

  温远根又打开了旁边的另一个文物保存箱。

  一个圆柱形带提把手的青铜器,正静静的躺在里面。

  “这是一个刻漏?”陈翰惊讶的说道。

  刻漏,是古代汉族科学家发明的计时器。

  《说文解字》有言:“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刻。”

  对于刻漏,陈翰印象深刻。

  不过并不是因为学考古才知道的这个工具,而是他小时候看的一部TVB港剧《封神榜》!

  在这部剧里,陈浩民演的哪吒家里,就有一个铜刻漏,每天准时滴水报时。

  原理类似于沙漏,控制水滴的流速,然后根据漏壶中剩余的水位刻度,确定时间。

  因为这个刻漏多次出现在剧中,所以陈翰对其印象深刻。

  不过等他长大后,学习了相关知识后才知道。

  滴漏报时到汉代才有了制度。

  自汉以后、历代循行。

  夜漏尽,指天明,要鸣鼓报时。昼漏尽,指夜临。要鸣钟报时。

  《封神榜》背景的商末,显然是没有这么先进的报时设备的。

  不过考虑到这是神话电视剧,倒是也不必深究了。

  人家哪吒后来还成了莲藕人呢...

  倒是海昏侯墓中出土的这把计时用的铜漏壶,无疑是与史书的记载相互印证的!

  《汉书·哀帝纪》记载“漏刻以百二十为度。”

  汉代刻漏分昼漏与夜漏,共一百刻,一刻约等于14.4分钟,全部漏完就差不多是24个小时。

  可见,汉代刻漏计时与日馨计时是一致的,都是一日百刻之制。

  这点,史书上的记载,和面前这个西汉时期的实物,也可以互相印证!

  华夏历史文献的严谨性,再次被证明!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顾屈的满级考古大师最快更新

二百四十四章 2200年前的计时工具:刻漏免费阅读.https://www.jieyidazhiye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