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伊文学网>都市小说>我在北大学考古>第142章: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别名周礼冬官考工记,这书作者不详。

  关于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甚至有学术认为,考工记是齐国官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

  不管怎么说,都跟梁思成先生不沾边,王讯这个家伙就是瞎扯。

  幸好,他没有说,不详或者佚名,不然,真被他蒙对了。

  众人笑。

  宿先生却没有笑,还颇为认真的问,“王讯同学,怎么会认为这本书是梁思成先生写的呢?”

  王讯说,“老师,我记错了,我本来想说营造法式的。”

  王讯又不傻,周边那么多同学哄笑,他就意识到自己蒙错,或者说刚说出梁先生他就后悔,要知道宿先生在黑板上列的都是古文献,不管是哪一本都跟梁先生不搭边。

  然而,他刚说完营造法式,台下又一阵哄笑。

  王讯也意识不对劲,补充说,“我没说清楚,应该是营造法式注释。”

  宿先生又问,“那么营造法式的作者是何人?王讯同学知道吗?”

  这一次,王讯终于老实了,摇了摇头。

  宿先生示意他坐下,随即问题,“那么同学们知道吗?”

  “宋,李诫!”

  同学们,纷纷回答。

  宿先生说,“是的,营造法式是宋代李诫创作的建筑学着作,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个方面,古代建筑的课程会详细说明,咱们再次回归考工记。”

  “考工记别名周礼冬官考工记,这书作者不详。”

  “为什么会有这个别名?那是因为考工记就是出自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篇。那么周礼又是一本什么书呢?我为什么要跟大家提及周礼与考工记呢?”

  众人都期待接下来的答案。

  苏亦也期待。

  要是不用写论文不用交作业,听宿先生的课,还是很舒服的。

  然而,就在苏亦聚精会神,竖耳聆听的时候,他却被宿先生喊起来了。

  “苏亦,你来说说这其中的关系。”

  猝不及防。

  又是提问。

  这种无处不在的考察学问的方式,确实北大诸位先生诸位喜欢的方式。

  既然被提问了。

  苏亦还能怎么办。

  只能站起来呗。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一般认为是周公旦所着,这点有待考证。因为东汉末年大儒郑玄做注,而使之一跃成为三礼之首,更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至于为什么提到周礼,前面宿先生其实已经给出答案,什么答案呢?”

  “宿先生刚才说,三国至隋唐时期的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从南北对峙到南北统一两个阶段,这种阶段性的变化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体现,其焦点集中在如何通过对周礼古制的尊崇与模仿进行皇权的正朔建设。”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何各个历史朝代都要对周礼古制的尊崇与模仿进行皇权的正朔建设呢?”

  “那是因为其制度设计之指向,乃是社会转型的趋向。正因为这样,周礼的实际影响是在后来的皇权时代。举个简单的例子,从隋代开始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怎么来的?”

  “其实六部就是仿照周礼六官而设置的;唐代将六部定名为吏、户、礼、兵、刑、工,作为中央官制的主体,为后世所遵循,一直沿用至清。因为周礼在汉代最初叫做周官,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后来被刘歆更名为周礼,刘歆是西汉着名的经学家,他还有另外一个别名叫刘秀,没有错,就是跟光武帝同名的刘秀,刘歆的具体情况我就不介绍。”

  “说回周礼,历朝修订典制,如唐开元六典、宋开宝通礼、明大明集礼等,也都以周礼为蓝本,斟酌损益而成。所以说周礼就是皇权时代的经典。通过研究周礼,我们就可以研究各个历史朝代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变化的源头,这也是考古追溯的一个源头之一。”

  “至于考工记又出自于周礼还有另外一个别名周礼冬官考工记,从它的名字,就知道它涉及的内容。它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它也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关于手工业技术的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它所记载的东西,可以说,都属于历史考古的研究范畴。我想正是因为如此,宿先生才把考工记特意标红,做为今天这堂课开讲的切入点吧。”

  苏亦说完,宿先生示意他坐下,说,“你们小师兄说的挺好的,课后,有什么不知道的,都可以问他。”

  有了宿先生的官方认证,

  这一刻,众人望向苏亦的目光一变再变,都震惊于他的学识。

  似乎,在考古专业诸位师长的课堂上,就没有小师兄回答出来的问题。

  就连王讯都后悔不已,关键时刻,怎么不坐到小师兄的旁边呢。要是这一次他还坐在苏亦的旁边,哪里会有这种丢脸的事情发生啊。

  苏亦坐下,许婉韵好奇问,“你怎么对周礼怎么了解?看过?”

  苏亦点头,“一开始看的是考工记,然后接着看周礼,不过刚才的理解,主要还是来自于马师兄以前的笔记,不然,我那么知道这些啊。”

  没有错,他是作弊了。

  宿先生的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从五十年代一直开到现在,十年间,从72年就开始复课,因为考古专业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入学了。

  这种情况下,停课阶段五六年的时间。

  加起来,这门课宿先生都教了快二十年,讲课的内容肯定回有所改变,但是引用的古籍部分却没有怎么改变。

  尤其是极为重要的考工记肯定不会错过。

  这些知识点,都被马世昌记录在他当年的笔记本上,恰好,俩人是室友,都住一个屋下,马世昌书籍资料,对于苏亦来说,想要看,随时可以拿。

  来上课之前,他大致把以前的讲义还有笔记翻过一边,没有想到恰好用到了。

  所以这是作弊。

  没啥好说的。

  许婉韵笑了笑,没有在说什么,而是指了指台上。

  此刻,宿先生转身,继续在黑板上写了一行话。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写完,宿先生放下粉笔,面向众人,“这句话就是出自于考工记匠人篇,同学们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吗?”

  这一次,不用想宿先生点名,众人都下意识望向苏亦。

  这个下意识的动作,倒是把坐在苏亦旁边的许婉韵都整乐了。

  就连苏亦都以为宿先生会把自己叫起来翻译这句话的时候,宿先生并没有抽起任何人,而是开始给众人讲解。

  “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城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说着,又在黑板上,板书。

  注:1经涂,不是指纵向的路。

  一夫,是指一夫之地,夫是农夫,一个农夫有百步之地来耕种。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周代关于都城的一种理想化的规划。关于都城的总的形制和布局的这种设想,一直成为后世在都城建设中尊崇、模仿的蓝图,从而也成为后世中央政府进行政权正朔建设的最权威的依据。”

  “有了这句话同学们,应该在脑海之中,有了一个关于古代城址一个具体的概念了吧?”

  “长期以来,我们的考古学发掘、研究都注意对中心权力遗址的工作,而对一般性的平民的遗址注意不够。在城市考古中,都城遗址因为某些惯性成为所有城址中最受人们关注的,也是考古工作做得最为充分的对象。”

  “那么同学们,知道在魏晋南北朝隋唐这几个历史朝代之中,有哪些着名的都城遗址已经被咱们发现,又有哪些城址还尚未发掘呢?”

  这个问题,问一些本科生就有些为难大家了。

  就连王讯这话连考工记作者都能说成是梁思成先生,还要期待他能够这个问题解答出来,几乎不可能。

  魏晋到隋唐,历经十朝,期间,都城一变再变,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要了解清楚它们都城名称。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去研究哪个都城遗址被发掘哪个都城遗址尚未被发掘。

  之前,宿先生提问,魏晋南北朝到底有多少个历史朝代,大家都说不出来,更不要说它们的都城了。

  答不出来怎么办?

  只能求助了。

  那么求助谁?

  苏亦肯定是首选。

  所以,他们又一次下意识望向苏亦。

  乐得许婉韵都小声问,“苏亦,这是啥情况?”

  马世昌笑着解释,“估计是在其他先生的课堂,一有大家不知道的问题,就喜欢让苏亦来回答问题,所以大家都习惯望向他了。”

  姚华山小声起哄,“苏亦,赶紧站起来回答问题,宿先生还等着呢。”

  苏亦却站起来。

  干啥呢。

  自己又不是人工智能。

  啥问题都要回答,啥问题都要懂。

  多累。

  然而,他的内心吐槽,宿先生显然并没有听到,又再一次把喊起来。

  苏亦也算是无所遁形了。

  人工智能就人工智能吧。

  “曹魏都城是洛阳,洛阳是咱们考古重镇了,重要性无需赘述。关于洛阳,有一个汉魏洛阳故城,位于河南省洛阳郊区东15公里,是汉魏时期的都城遗址。1961年,国务院公布汉魏洛阳故城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好多朝代都以洛阳为都城。”m.jieyidazhiye.com

  说着,苏亦就开始展开,“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相继定鼎的数百年里,汉魏洛阳故城有两次扩建:一是曹魏时修建洛阳官,并在大城西北隅修建了一座具有离宫性质的小城金墉城;二是在北魏宣武帝时兴建外郭城并筑坊320。这两次建设尤其是后者,直接奠定了汉魏洛阳故城今天的规模: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据现代考古实测,当时的洛阳占地100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

  “邺城、建康城、鄂城、汉魏洛阳城、隋大兴唐长安城、隋唐洛阳城等、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调查发掘,除了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宏观认识之外,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还使我们对城市的宫殿、坊市、寺观、礼制性建筑以及居民的住宅等有了微观的了解,从而使我们对当时的城市有了立体的认识。”

  “根据考古勘察、发掘资料,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我们对上述城市的平面布局做了复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考工记所载城市制度在实际规划、营建中的演变轨则。这一点最后在隋大兴唐长安城的建造中得到集中的体现。”

  不过,这些个朝代,在统治时期,都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宿先生的这个问题太大了。

  一时半会,苏亦也没有办法讲完。

  他也讲不完。

  因为很多都城,他都是蒙圈的。

  他前世又不学城市考古,能够扯出来一两个就不错了。

  扯出来这么多,已经是临场超常发挥。

  让苏亦心虚的是,他上面提到的很多古城遗址,在78年之前,到底有没有全部调查发掘,苏亦自己是不确定的。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莫鞑的我在北大学考古最快更新

第142章:周礼·冬官考工记免费阅读.https://www.jieyidazhiye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