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伊文学网>其它小说>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73章 十三世纪的贸易战
  海风习习。

  朱雄英身披一件儿袄子,双手插在袖笼之中,缩在众人身后。

  “郑和啊,都说海风伤人,你快看看,我的帽子没有漏风吧?”

  郑和看了看朱雄英那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模样,淡笑道:“少主,您包裹的很严实,没有漏风。”

  已经十岁,并且身高又窜了一截儿的朱雄英哦了一声,还是放心不下,钻回了船舱中。

  他拿起一个用牛皮制作的暖手袋来,他们这次是来给大明的北平运送粮饷茶叶银元,还有就是棉衣棉被等物品,更是运送了一批新式的火铳。

  对,时隔两年,我大明终于研制出了最新式的燧发枪。

  此枪被命名为洪武一式。

  燧发枪的原理其实并不难,而且此时的大明,在火铳的列装运用上属于世界前列,一线的将官卫所兵普遍应用火铳。但是他们使用的火铳有个极大的缺点,那就是用的是火绳点火法。

  这火绳点火法,一旦遇到阴雨天气,或者是各种潮湿天气,就很容易哑火。

  大明在广东,福建等地,之所以屡屡需要调集大军前去平叛,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火器在这些多雨水的潮湿地区,很容易受潮。

  火铳的火绳,一旦受潮,就等于无用。

  所以大部分时间,在没法应用火铳的地方,明军并没有火力代差,只能靠着精兵用战术和冷兵器围剿。

  而朱雄英也敏锐的发现,其实这个时候的大明,在火器的理解和使用上,是远远要比欧洲国家先进的,而且火力基本上碾压同时代的西方,西方的火铳,还用着几十年前或者百年前宋时的火铳呢。

  最初,火枪出现要追溯到宋朝,当时,还只是“木质突火枪”,在到了蒙古人继承了宋朝的军火,又一次次西征,将火铳改成“铜制”,后来又渐渐出现了“铁质”。

  阿拉伯人在被蒙古人征服之后发现这火铳着实犀利,而且火药也太厉害,当时蒙古人带去西方世界的华夏工匠,也将火药的制作方式流传过去,于是开始广泛学习。

  自此,世界上东西方都开始发展起火铳来。

  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双方的发展方向不太一样,开始往不同的方向发展……

  火枪最初,还是利用火绳点燃火药,将子窠射击出去。

  明军因为人数众多,再加上火铳并不适宜华夏复杂多变的广袤地形,不是放之四海皆准,所以在现在的明军之中,它重要,但是又没那么重要。

  没办法,西方的西亚中亚地区,干旱少雨,火枪就很实用。

  而华夏地区,先不说云贵川,就说江南地区,火药受潮也是要了老命。

  所以兵部对于火铳的改造应用,走了个极端,他们的发展方式,是提升威力,主要表现在,三眼铳,四眼铳,五眼铳,甚至后面出现的十眼铳。杰伊文学网

  这样在面对蒙古骑兵,或者是大规模战场时,只需要一次齐射,就能起到十分大的作用。

  还有个,华夏地区古代战场,动辄上万人的大战,火铳这种武器造价昂贵,而且耗费火药,注定不可能大规模列装。

  再加上,明朝在永乐大帝之后,周围并没有什么实力对等的国家,在武备上就逐渐松弛下来……

  而西亚地区的阿拉伯尔人,发现火铳很适合打仗,在和东征的十字军干仗时,便将火铳提升威力,加长枪管,枪头加装刺刀。

  再到后来,欧洲人也开始研究这种武器,他们是私人领主制,骑士需要自己准备装备,所以对自己使用的装备十分上心,开始钻研打火快,射击准,而不是像华夏这边研究威力大,于是他们开始改动点火装置,又将火药改成粒状火药,加上准星照门,枪身的扳机也改装,逐渐有了现代燧发枪的雏形。

  大明因为北元阻隔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缘故,和西方减少了交流,一直到嘉靖时,缴获了许多西番的佛朗机炮和燧发短火枪,才开始对火器进行新的研究。

  大明万历年间,有个叫毕懋康的人改装了火铳,发明了大明的燧发枪。

  但是他发明的燧发枪,还是使用的火绳点火法。

  如今,根据朱雄英建议,改造的这种洪武一式,则是燧石点火法,不仅不惧怕阴雨天气,而且也使用的是粒状火药,枪身是松木的,十分长,在枪身前段,是长约一米的刺刀。

  三棱刺刀。

  如今,洪武一式已经由兵器局在南方经历过多次实战,验证了它在南方战场的可靠性,开始大规模建造,往云南,贵州,川藏等地的卫所配发。

  而北方,这次由太子朱标和朱雄英亲自来运送洪武一式,各种粮饷。

  朱雄英钻进了屋,问道:“对了,咱给魏国公带的药物可准备齐全?”

  郑和点点头。

  这段时间,大明魏国公徐达的身体越来越差。

  他是南人,在北平这种地方的冬日,十分难熬,朱元璋本想叫他回应天修养,但是他生病无法乘船,舟车劳顿更加要命。

  于是,趁着这次前来北方运送武器装备,朱标和朱雄英,也是来慰问徐达。

  李景隆和常茂,还有姚广孝都在里间,见朱雄英进来,连忙见礼。

  朱雄英一一打招呼,见到姚广孝,不由嘴上浮现出笑意:“姚指挥,你这次立了大功呀。”

  是的,姚广孝也来了。

  这次,姚广孝是以锦衣卫国安司广东卫指挥一职,奉命跟随两广押运粮饷的船到了应天,再从应天一道,跟着朱雄英来北平的。

  只是,舟车劳顿,朱雄英一直没来得及和他见面。

  “贫僧不敢,都是太孙殿下指挥有方!”

  如今,朱雄英已经被正式封为太孙,而且还指定了几个儒臣,教他儒学经义,主要是,太学教授方孝孺,青年翰林夏原吉等。

  这些人的儒学修养都不必说。

  但他们其实也是朱雄英的学生,朱雄英以朱不败前辈的名义,时常教他们各种金融和税收知识。

  所以我的老师是我的学生,我的学生是我的老师。

  这样一来,既堵住了儒学世家的嘴,朱雄英也乐得清闲。

  “来,都请坐。”

  朱雄英吩咐郑和和周宽去端几根凳子来,吩咐李景隆和姚广孝等人都坐下,这两年沉淀,的确大有收获,对于未来大明的前景,朱雄英越来越看好。

  更好的是,皇奶奶马秀英的身体,也被调理的好了许多。

  其实,她本来也不是什么恶疾,只是因为她长期信佛吃素,营养不良,导致虚不受补,身体有了毛病,却又不愿意吃药。

  各种办法使出,最后竟然是拜托香林寺的皇家和尚出手,最后治好了马皇后……

  果然,只有魔法才能击败魔法。

  “姚指挥,你这次虽然没有找到辣椒,番薯,还有玉米,但是你从缅甸带回了胡椒树,日后南方的皇庄,各地皇私合营的农场,都种胡椒,官府垄断买卖,能给大明财政赚不少钱,此为大功一件。”

  其实,胡椒在缅甸和阿萨姆地区原产。

  印度人将胡椒树引入印度,中亚西亚的商人,则是从印度将胡椒通过丝绸之路,卖入中原,赚取暴利。

  之前,各地商贾虽然知道胡椒赚钱,但是这时代的很多老百姓都认为缅甸,暹罗,天竺等地方,地气土壤风土与中原不同,胡椒就算能栽种,也不一定成活,而且他们不知道胡椒的栽种方法。

  元代,胡椒能赚取暴利,为了维持暴利,元朝的上层知道胡椒可以引入种植,却并不从东南亚地区引进。

  很多东西,一旦多了,就不值钱了。

  就和现如今,大明仍旧不能普及海盐晒法,大规模建造盐场一样。因为交通不便,大明尚且需要大量的商人去开边,除了大量的军屯军户耕种,还需要商人不停补贴给粮食。

  有些商人为了方便,会在九边自己组织人力开荒,招募佃户,直接就地缴纳粮草为军粮,以此来换取盐引。

  如果普及海盐晒盐法,盐巴不值钱了,那对于大明九边的补给军饷将会是灾难性的打击……

  起码,得等到大明将周围的大仗基本上肃清,然后国内的三五计划完成,有财力,有余力调集大量民众修路,兵力和粮饷随时能抵达九边,这时候才可以考虑公布海盐晒法。

  有剑而不可用,朱雄英也很郁闷。

  姚广孝谦虚道:“这不过是贫僧做的一件小事,不足挂齿。”

  作为姚广孝的直属领导,常茂也笑道:“姚指挥过谦了,你这几年的确做的不错。”

  朱雄英也笑了起来,吩咐郑和去搞点水果来吃,如今大明的海军们,已经能够在船舱里吃香蕉,还有烘干的各种干果,香蕉干,山楂干。

  烘干水果,并不难办,大明南方种植香蕉的军屯卫所极多。

  将吃不完的香蕉,全部烘干,用石灰制作保持干燥的灰包来运送,广西,福建等地的一些军屯卫所,还靠着出售这些干果,赚了一些钱。

  香蕉不仅能吃,香蕉树在缺少食物的时候,也能用作备荒口粮。

  两广,福建,云南的卫所,在朱雄英建议下,都开始大量种植香蕉。

  民间的商人,老百姓,也知道大明军队收购干果货品,纷纷发挥劳动人民的智慧。

  似什么山楂干,猕猴桃干,八月瓜干,应有尽有。

  而且,大明的海军和边军卫所,也能吃到各种烘干的蔬菜干,炖煮入汤里,放点面粉,极为饱腹。

  如胡萝卜干,广菜干等。

  最多的,是苜蓿草干……

  苜蓿本是马料,但人也能吃,苜蓿草好种,产量高,一次种植可以收获许多,烘干之后,保存也久,既能喂马,又能人吃。

  如今在大明的九边卫所,尤其是冬日没有菜食的地方,边军士卒日日吃苜蓿草干炖炒面,都快吃成了马儿,张开嘴都是一股马嘶味儿……

  朱雄英也笑了,他又道:“姚指挥,郑国公说的对,你的确是做出了事业,为我大明立下大功,你这两年在广东协助南雄侯和东莞伯,不仅建立了许多商队,还找来了不少高产作物,这些高产作物对我们大明实在太重要了,就说你找来的生菜,木薯,这两样。”

  朱雄英眼神闪烁,有些激动。

  “先说生菜,这生菜种植简单,有水就能种,日后九边卫所,冬日里除了吃苜蓿干草,吃萝卜干,吃泡菜,还能搞点温室大棚,吃生菜,九边卫所的将士都得感谢你啊!”

  生菜本来很早就传入中国,但是两广乡民将它叫做“鹅仔菜”“唛仔菜”,并不太将此菜看的太重,没办法,两广地区能吃的菜,着实太多。

  “再说这木薯……”

  朱雄英还没说话,姚广孝就露出疑惑表情,为难道:“雄英殿下,这木薯有剧毒,它真能吃吗?”

  是的,木薯有毒。

  木薯分为两种,甜木薯,苦木薯。

  两种木薯都有毒,尤其是苦木薯,如果不去皮,不煮熟,吃了会要人命。

  最初,木薯只在非洲野蛮生长,当地的黑人知道这东西能吃,大都是用火烧着吃,不吃皮,只吃里面的果实。

  阿拉伯人长期搞黑奴贸易,也在非洲和当地的酋长购买金银钻石等物,无意间发现木薯能吃,便将此物带到了西亚,后来又传到波斯,从波斯传入印度。

  而此物生长迅速,甚至都不需要种植,让它有个地方生根发芽,很快就能窜起来。

  再加上,它本身又能吃,所以很快印度又传到了东南亚等地。

  东南亚人民一开始不敢吃,因为木薯做不熟,毒性极大,会死人。

  而且东南亚各地物产丰饶,似暹罗,缅甸,天竺等地区,有些地方水稻一年三产甚至四产,且热带水果遍地,根本不吃木薯。

  但是因为朱雄英给姚广孝交代过,要关注当地土人种植的一种薯类植物,类似于山药葛根,有藤蔓,好种植,根茎能吃。

  姚广孝一番寻找,还真让他发现了,不是红薯,是木薯……

  这东西在东南亚有些港口附近,长的遍地都是,当地土人都不吃,嫌这玩意儿有毒,吃这个还不如吃香蕉树,好歹香蕉树还是甜的。

  姚广孝为了寻找这东西,亲自跟着广东的商队数次下南洋,在南海等地寻找多次,本来他也怀疑木薯这东西真能吃?最后尝过之后,感觉有可能是朱雄英所寻找的红薯,便将它带回。

  姚广孝,也的确是个人才。

  在前世那个时空,郑和下西洋,姚广孝曾经亲自跟着去过,那时候他已经七十六岁高龄,还跟着郑和一路走到了如今的马六甲海峡,还去了“古里”国,曾经到过孟加拉,天竺一代。

  此人能在前世成为靖难功臣,绝非是一个野心家那么简单,是一个有大才智和跨时代视野的强人。

  朱雄英让常茂将他收编入锦衣卫国安司,代表国安司前去广东组建衙门,为大明组建商队,辅助维持两广安定,并且在安南交趾寻找稻种,寻找各种高产作物。

  他还真做到了……

  虽说不是番薯,但是木薯啊,木薯……

  作为前世那个时代的世界三大薯类之一,木薯在前世那个时空,足足养活了六亿多人。

  虽说,其中绝大部分是非洲的大老黑,因为他们懒得抠脚,随便找个地方把木薯一栽,就不管了,然后等饿了就来挖,然后烧着吃……

  因为非洲土地肥沃,栽种一颗上海青,都能长成草本植物,木薯更是不必说……

  但是对如今的大明来讲,这东西不比番薯和土豆作用小,甚至堪称是当前,最适合大明的备荒粮草,它可以人吃,可以当做饲料煮熟了喂猪喂牛,还可以用来酿酒,这要是普及推广种植开来,大明不知道多少子民得活。

  “姚指挥呀,这木薯的确能吃,但是此物若是不煮熟,有剧毒。”

  “而且,这木薯分两种,苦木薯和甜木薯,你找的是甜木薯,毒性稍浅,主要是皮有毒,只要把皮去掉,然后烧煮熟了就可食用。”

  “此物,既能人吃,又能喂猪,喂牛,还能酿酒。”

  “若是我大明在两广,福建云南等地推广种植开来,此物可以救活不少老百姓,吃不完的木薯就烘干晾晒成木薯干,还能支援北方卫所官兵。”

  “我看呐,日后北方卫所的官兵,要给你姚广孝在灶头立个生祠,感谢你姚广孝带来了木薯。”

  朱雄英笑道。

  姚广孝连忙双手合十,道:“贫僧惶恐,这不过是举手之劳。”

  这时,外面有人进来传讯,言语前方有一艘登州水师的船,遭到倭寇袭击,伤亡数十人,其中大部分是大明的渔民,被倭寇袭击,登州水师的海船前去救援,被倭寇埋伏,指挥海船的总旗战死,其余海军拼死作战将倭寇打退。

  本来说的兴高采烈,憧憬着未来大明老百姓人人都能吃饱的朱雄英,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李景隆和常茂,也是眯着眼,咬着脸颊咬肌。

  自从洪武十五年,大明开始发行大明银币之后,对于白银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大,捎带着,和倭国的贸易也更加频繁。

  贸易的频繁,带来了海盗倭寇的猖獗。

  其中,绝大部分倭寇,是高丽国的贵族,还有倭国各大名自己麾下的官兵假冒的,专门在海上打击大明的商船,甚至还敢打击大明的海军官船!

  朱元璋是可忍孰不可忍,屡次派遣使者前去驳斥。

  并且在今年,正式和倭国断交,照会倭国,将自己手下的倭寇管好,否则大明要出手教训他们。

  谁知,倭国的南北两边大名,并不以为意,反而更加猖獗。

  因为,自古以来,从唐朝,到元朝,都未能征服他们倭国,他们压根不怕……

  忽必烈时,曾经两次组织东征日本,结果都遇到了台风,损失惨重。

  当时,大元的疆域东西十万里,是武力最鼎盛的时候。

  连忽必烈都无法征服日本,给了倭国人极大的信心,他们纷纷叫嚣,这是天助日本,是神风。

  也因此,他们并不觉得,一个国土还不如大元的明朝,能够征服他们。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大明和倭国贸易更加频繁之后,大明从倭国购买大宗货物,带回来的是白银,海产品俵物,给他们的大额货币,却是大明宝钞……

  倭人觉得十分吃亏,因为大明宝钞在倭国又不能用。

  他们更喜欢明朝的“吴布”,明朝的雪花盐,明朝的丝绸。

  还有大明的各种瓷器。

  然而倭国又缺乏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和大明照会,于是,受不了长期贸易逆差的倭国南北朝诸侯,在内部各村打出脑浆子的同时,开始将目光放在了越来越频繁和越来越富裕的大明海商船上……

  他们要求,结算不能用大明宝钞,要用实物兑换实物。

  而高丽国也是一样。

  高丽一直充当着二道贩子,蒙古人虽说败退去了漠北,但是他们对于大明的各种货物,尤其是盐巴,丝绸,茶叶,还有最近卖的特别贵重的玻璃,镜子等物品需求十分旺盛。

  高丽国的两班贵族,就用从明国买来的盐巴,茶叶,丝绸,还有大明皇家琉璃厂产出来的玻璃,镜子,去跟蒙古人,去跟更北方的女真人,鲜卑人,野人,换取在大明十分珍贵的熊皮,貂皮,虎皮,人参,鹿茸等物品。

  而高丽国又没有大明银币和大明宝钞等外汇储备。

  于是,他们就只能先购入大量的大明银币,大明宝钞这类外汇储备。

  因为赚的钱越来越多,只能多存入广量的大明宝钞,高丽国的两班贵族,富裕的都存了几千上万块大明宝钞,因为存取方便,随时能从大明海商那里换取各种物品,卖给更北方的蒙古蛮子,女真蛮子,还有野人们,换取毛皮药材。

  但是问题就来了……

  这个贸易十分不对等。

  他们费工费力,来回倒腾当二道贩子,最后拿到手里的,全都是在高丽国无法花的大明宝钞,因为银元太多了不好存,宝钞方便。

  可是,这大明宝钞,它是大明的货币呀……

  于是,实体物品,如粮食,毛皮,金银,高丽人参,倭国进的漆器,俵物,全都被大明的商人们,用大明宝钞买走了。

  可是,高丽国自己国内,这些东西越来越少,两班贵族持有了越来越多的大明宝钞,表面上越来越富,底层百姓越来越穷……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北元,察合台汗国,撒马尔罕国,倭国,沿海诸岛国……

  在朱雄英的前世,这有个名词儿。

  叫做通货紧缩。

  大明输出宝钞,可是高丽等国的实体物品,都被大明用大明宝钞卷走了。

  而高丽国,北元,倭国,又没有办法用对等的物品,去大明将这些大明宝钞花出去,导致手里的大明宝钞越来越多,财富看似积累,可是自己本国的实体物品越来越少……

  一场十三世纪末的经济贸易战,导致了高丽国,倭国,甚至如今的察合台汗国,北元,都不约而同的出现了通货紧缩。

  大明朝廷,在李善长建议下,本来准备渡江过去,在日本和高丽建立大明皇家银行分行。

  这样有好几个好处,可以让高丽贵族,倭国贵族手里的大明宝钞值钱,随时兑换,而且能折算成金银。

  顺便,大明也能多赚点钱嘛,多从这两国买点粮食,皮草,木材,药材,俵物等。

  但是高丽国和倭国的人都不傻,而且他们也很警惕。

  于是,如今的黄海渤海,大明的商船十分危险,常常遇到伪装成倭寇的高丽海船和倭国海船打劫,他们做生意虽说做不过大明,但是抢劫却十分上道儿,准备用这种原始的方式来反抗大明的经济掠夺。

  朱雄英眼眸渐渐冷了,他冷哼道:“高丽棒子和倭国鬼子,真是不知道死字儿怎么写的啊。”

  姚广孝叹气道:“贫僧在广东时,琉球中山国也多有海盗,许多是中山国王室假扮,安南陈朝也是……”

  朱雄英冷笑一声。

  “他们其实还有个办法,那就是不认我大明宝钞,或者是用海量的大明宝钞来挤兑,将我大明皇家银行的白银储备掏空,让大明宝钞变成一张废纸。”

  “不过这样一来,高丽,倭国,安南,北元等地的商贾,之前赚取的大明宝钞,也就不值钱了,他们不会做这种自损八百的事,所以他们想通过打劫劫掠来实现贸易顺差,真是痴人说梦。”

  “这次,本皇孙殿下来北平,有两件大事!”

  姚广孝,李景隆,常茂都竖起了耳朵,看向朱雄英。

  “第一件事,我大明要求高丽和倭国开口岸通商,并且划地给我大明驻军,建立皇家银行,倭国路远,不易攻伐,且前元两次攻打都失败,可以稍缓,但是高丽国……”

  “它高丽和我大明,陆上接壤,居然敢派水师扮做海盗,在黄海劫掠我大明商船,不抓几个高丽棒子刮了,难以平我大明民愤!”

  “而且,来而不往非礼也,就高丽水师那几条破船也敢来我大明劫掠,我真不知道,四叔坐镇北平是干什么的,就不知道让……”

  “哦,坐镇齐鲁的是十叔鲁王啊,是他,那被打劫就情理之中了……”

  “他鲁王,只会用枪打女人,射在她们肚皮上!”

  “姚广孝,你在两广也抓了不少海盗倭寇,这帮人你回头去给我提过来,对付高丽棒子和倭寇,咱们就是要以牙还牙,我要你资助几支海盗,专门打劫高丽人和倭人!”

  “倭人猖獗也就算了,高丽人也来凑热闹,那就狠狠的打!”

  “着山东锦衣卫国安司,鼎力支持,要火炮给火炮,要枪给枪,抓住高丽倭寇,全都给我丢进黄海喂鱼,我看看他高丽国有多少人抓不完!”

  众人心头一禀,全都重重地点了点头,姚广孝道了一声佛号,这和尚十分奇怪,按道理杀生不是好事,他却兴奋莫名,虎脸露出期待表情。

  “至于第二件事,哼,你们听我说了,肯定吓一大跳!”

  “此事便是……”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天喵教主的我在大明养生百年最快更新

第73章 十三世纪的贸易战免费阅读.https://www.jieyidazhiye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